Copyright © 2018 上海晟光日用五金进出口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5026892号-1
关于“新四百”精神的思考
20年前,“凝聚力工程”建设从“串百家门、知百家情、解百家难、暖百家心”起步,始终扎根于社区群众之中,始终坚持与时俱进、深化拓展,社区广大党员有效发挥作用,基层党组织活力不断增强,居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,从“了解人、关心人、凝聚人”逐步迈向更好地“凝聚党员、凝聚群众、凝聚社会”。 新形势下,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“凝聚力工程”新发展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“中国梦”的重要论述中强调,实现中国梦,必须走中国道路,必须弘扬中国精神,必须凝聚中国力量。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指出,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,更好地凝聚党员、凝聚群众、凝聚社会。
卞百平书记在区深化“凝聚力工程”建设调研座谈会上,提出了“四个更加注重”的要求(即更加注重凝聚社会、更加注重价值引领、更加注重公平公正、更加注重民主法治)。这为“凝聚力工程”新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伴随经济和社会转型,“凝聚力工程”建设面临着新情况:社区形态从老旧城区转变为混合型社区,服务对象从特困群体到户籍人口再向实有人口、实有法人单位拓展,工作指向由托底保障转变为引领构建社会,管理方式由垂直型的社会管控转向扁平化的社区治理,干部队伍新老交替。我们要深化拓展“凝聚力工程”,着力在社会领域内做好“人”的工作,积极探索和实践“问百家需、解百家忧、聚百家力、圆百家梦”的“新四百”精神。
“问百家需”,就是要主动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,在人对人、面对面走访的基础上,运用信息化手段、社会组织联系等多种方法,多渠道、全覆盖地倾听百姓呼声,掌握社情民意,了解群众需求。问需,是为居民群众、社区单位排忧解难的前提,是实践“新四百”精神的基础。要建立健全多渠道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机制。
深入推进真情服务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,发动机关党员干部、干部群众、行政组织党组成员单位、居民区党组织、综合党委广泛开展普遍走访和重点走访;健全社情民意信息网络,开展居民区党建月谈会,健全“五个一”社情民意簿;有效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,优化社区实有人口电子走访日志系统、社区公共安全电子巡查日志系统、社区法人单位电子联络日志系统,线下走访,线上处置;依托社区社会管理联动分中心,整合党代表、人大代表接待、门户网站、市民服务热线、政务微博等多渠道信息,全面汇总,及时掌握社区居民和单位全方位、多领域的需求。
要建立健全多样化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。完善领导干部网格联系点、定点接待下访等制度,完善机关干部对口联系居委会和居民家庭制度,建立居民区“凝聚力”小组,完善“百个团队、千名骨干联系2.8万户居民家庭和社区单位”的服务群众工作网络,做到情况掌握在基层、问题解决在基层、工作推动在基层、感情融洽在基层。 “解百家忧”,就是要实在有效地解决新时期群众的急难愁、需盼求,解决社区公共事务治理中的问题矛盾,满足群众多层次、多样化的需求,做到生活帮困、精神解闷、心理疏导、人文关怀、价值引领。
解忧,是架设民心桥、凝聚万人心的工作指向,是实践“新四百”精神的路径。要建立健全多层面协调解决群众利益机制。完善社区“大三会”制度、居民区“小三会”制度,围绕共同利益、共同需求、共同目标,形成工作项目,解决不同领域问题;整合社会组织资源优势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,运用专业手段、专业群体,更好地服务基层、服务群众。要建立健全多类型社区综合服务机制。发挥社会管理联动分中心枢纽型功能,汇集社区五个中心各类政策、生活服务信息,整合资源一口对外、第一时间回应需求,方便居民群众办事。
健全服务群众的社区综合服务网络,推进智慧社区试点,优化社区生活服务社、助老服务社、残疾人服务社、公益服务社等“四社”建设,推进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网、独居老人关爱网、志愿为民服务网、凝聚力工程结对关爱网等“四网”建设;深化“困难群体关爱行动”,关心好社区2221名困难对象;深化“六个便利服务联盟”,服务企业发展、服务员工发展、服务党建发展,推动社区建设拾遗补缺项目、文化项目向楼宇园区倾斜,为白领提供沟通交友、发展融资、白领午餐、法律维权、学习培训、卫生保健等方面服务;推进民生实事项目、民生服务项目落地,推行社区民情会诊会,及时服务群众需求,保障和改善民生,要锦上添花,更要雪中送炭,努力使广大群众普遍受惠。
“聚百家力”,就是要凝聚社区方方面面的力量,坚持依靠群众、引导群众,创新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方法,加强组织动员,促进社会各方融合互动,推动社区科学发展。聚力,是对党组织组织动员能力和社会认同的考验,是实践“新四百”精神的关键。要善于运用民主、法治、科技的方法,从直接领导向价值引领和社会协同、公众参与转变,创新社区治理模式。要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机制。完善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社会领域的组织架构,做实“1+3”组织体制,更有效地发挥社区党工委在社区“三性”事务中的领导核心作用,提高“一组两委”在街区、商区、小区的工作合力;健全基层民主监督评议、社区“大三会”、居民区“小三会”等制度,引导各类主体有序参与、共同治理社区事务;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打造联系服务群众、善做群众工作的服务型党组织,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,凝聚各方力量。
要建立健全社会动员参与机制。坚持以党的建设引领社会建设,健全引领整合社会的组织动员网络,整合社区各类资源,完善双向沟通、双向服务、联建共建、项目运作等工作机制;发挥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枢纽型功能,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服务,以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、党员志愿者工作室、群众团队、居民区民主自治载体为抓手,引导群众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发展。要推动社区党建向社会党建发展,坚持以区域化共治,促进社区各方融合互动,共同参与社区事务治理;以民主化管理,推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;以社会化拓展,提高面向社会的组织动员和资源整合能力;以信息化支撑,拓宽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载体和新途径。 “圆百家梦”,就是要使居住在社区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好,让工作在社区的人群更加方便舒心,让落地在社区的企业发展得更好。圆百家梦,是“中国梦”在社区基层的体现,是实践“新四百”精神的目标。
中国梦,是国家的梦、民族的梦,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,与老百姓息息相关,最终落到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上,落实到解决老百姓关心的一件一件具体事情上。我们要把个人梦与国家梦、民族梦紧密联系起来,将华阳人的愿望、梦想融入共同的理想、共同的梦想,坚持目标引领、价值引领、文化引领,进一步凝聚感情,坚持群众观点,增进群众感情,密切新时期党群、干群关系;凝聚力量,让所有华阳人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,打造和谐的人居环境、和睦的人际环境、和美的人文环境;凝聚价值,倡导和形成社区共同价值,塑造和谐社区、幸福家园,建设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社区生活共同体。
“凝聚力工程”的本质是坚持党的群众观点、群众路线、密切党群关系,内涵是凝心聚力。凝心,就是要做人心的工作,让群众暖心、安心、开心、放心,心凝聚起来了,党与群众才能心连心、共奋斗;聚力,就是要组织群众、团结和带领群众为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而奋斗,凝聚感情、凝聚力量、凝聚价值,共建共享,共同圆梦。新形势下,我们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,主动适应社区新情况、新变化,积极回应群众新需求、新期盼,创造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方法、新机制,探索和实践“新四百”精神,促进“凝聚力工程”新发展。“新四百”精神与“四百”精神一脉相承,是对“四百”精神的继承与发展,其实质仍然是“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”。这一精神始终扎根于社区群众之中,“替党分忧、为民解愁”的心始终不变,“服务群众、凝聚人心”的理念始终不变,“一切为了群众,为了群众的一切”的宗旨始终不变。